从Opentracing、OpenCensus到OpenTelemetry:可观测数据标准的演进史
2023-09-09 16:29:32
可观测性标准:从 Opentracing 到 OpenTelemetry 的演变
随着分布式和无服务器应用的蓬勃发展,可观测性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的关键部分。它使开发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应用程序的内部运作,发现问题并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可用性。
然而,在分布式系统中,可观测性面临着独特的挑战。请求链路通常很长,这使得问题定位变得困难。此外,收集来自不同组件和服务的数据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可观测性标准应运而生,以解决这些挑战。这些标准提供了一套通用语言,用于定义、收集和分析可观测性数据。让我们回顾一下可观测性标准的演变,从 Opentracing 到 OpenTelemetry。
Opentracing:分布式追踪的开端
Opentracing 是第一个主要的分布式追踪标准,它由 CNCF 于 2016 年推出。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供应商中立的标准,允许在分布式系统中不同组件之间互操作地传输跟踪信息。
Opentracing 定义了一组核心概念,包括:
- 跟踪 (Trace) :表示一组相关的事件。
- 跨度 (Span) :表示跟踪中的一个单一操作。
- 日志 (Log) :捕获应用程序中的事件。
Opentracing 提供了一个抽象层,屏蔽了不同语言和框架之间的差异。通过遵循 Opentracing 标准,开发人员可以轻松地将跟踪信息从一个组件传递到另一个组件,从而实现分布式系统的全链路跟踪。
OpenCensus:可观测性的扩展
OpenCensus 是 Google 于 2017 年推出的一个可观测性框架,它在 Opentracing 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除了分布式跟踪外,它还涵盖了指标(Metric)和日志 (Log) 收集。
OpenCensus 提供了丰富的指标收集功能,支持各种类型指标的收集,例如计数器、度量值、分布式指标等。同时,OpenCensus 还支持日志收集,可以将应用中的日志事件统一收集到一个中央位置。
OpenCensus 的出现将可观测性标准的范围从分布式跟踪扩展到了指标和日志收集,为开发人员提供了更全面的可观测性解决方案。
OpenTelemetry:统一的可观测性
随着可观测性需求的不断增长,Opentracing 和 OpenCensus 社区认识到需要一个统一的可观测性标准。于是,在 CNCF 和 Google 的共同推动下,OpenTelemetry 项目诞生了。
OpenTelemetry 是一个统一的可观测性框架,它将 Opentracing 和 OpenCensus 进行了整合,提供了分布式追踪、指标收集、日志收集、指标处理等功能,覆盖了可观测性的全生命周期。
OpenTelemetry 的出现标志着可观测性标准迈入了新的阶段。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地收集、处理和分析来自不同来源的可观测性数据,从而实现对分布式系统的全面监控和分析。
可观测性标准的未来
可观测性标准不断演变,以应对不断增长的可观测性需求。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统一、更加强大的可观测性标准的出现,为开发人员提供更全面的可观测性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需要可观测性标准?
可观测性标准提供了一个通用语言,用于定义、收集和分析可观测性数据。它们允许开发人员轻松地比较不同工具的数据,并创建自己的工具来处理和分析可观测性数据。
2. OpenTelemetry 和 Opentracing/OpenCensus 有什么区别?
OpenTelemetry 是一个统一的可观测性框架,它将 Opentracing 和 OpenCensus 进行了整合。它提供了一套更全面的功能,包括分布式跟踪、指标收集、日志收集和指标处理。
3. 如何使用可观测性标准?
可观测性标准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和库使用。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收集、处理和分析可观测性数据。
4. 可观测性标准的未来是什么?
可观测性标准将继续演变,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可观测性需求。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统一、更加强大的可观测性标准的出现。
5. 哪里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可观测性标准的信息?
有关可观测性标准的更多信息,请访问以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