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场景推进 服务网格在联通的落地实践(上)
2023-12-28 17:10:07
随着以容器为核心的新一代应用承接平台的崛起,微服务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进行微服务架构的探索和实践,从以容器、服务为中心的Docker、Kubernetes等技术,到以服务网格为代表的新技术,都已成为当下最为火热的应用技术。
本文将以中国联通微服务架构变迁为例,探讨服务网格是如何在联通微服务场景推进的,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篇中,我们将一起看下服务网格的演进史、落地的重点实践场景及效果分析。下篇中,我们将一起探索如何通过服务网格治理实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服务网格的演进史
服务网格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当时,谷歌发布了Envoy,一种轻量级的、高性能的代理,它可以作为应用程序的边缘代理或作为服务网格的一部分。Envoy的发布标志着服务网格概念的诞生。
2017年,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成立,服务网格成为CNCF的第一个官方项目,并迅速成为云原生生态系统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2018年,服务网格市场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涌现出大量服务网格产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Istio、Consul Connect和Linkerd。
2019年,服务网格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各大厂商纷纷推出自己的服务网格产品,服务网格逐渐成为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标配。
服务网格落地的重点实践场景
联通是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微服务架构探索和实践的企业之一,自2016年以来,联通已在多个场景落地了服务网格,主要包括:
- 微服务治理: 服务网格可以为微服务提供统一的治理能力,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转移、限流熔断、安全认证等,从而简化微服务应用的开发和运维。
- API网关: 服务网格可以作为API网关,提供统一的API管理能力,包括API安全、API限流、API监控等,从而提高API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 服务-服务通信: 服务网格可以提供服务-服务通信的能力,包括服务发现、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等,从而简化微服务之间的通信。
- 流量管理: 服务网格可以提供流量管理能力,包括流量路由、流量控制、流量监控等,从而优化网络流量,提高应用性能。
服务网格落地的效果分析
服务网格在联通的落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包括:
- 提升了微服务应用的开发和运维效率: 服务网格提供了统一的微服务治理能力,简化了微服务应用的开发和运维,使开发人员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开发,而无需关注底层的网络和基础设施。
- 提高了微服务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服务网格提供了统一的安全认证、限流熔断等能力,提高了微服务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 优化了网络流量,提高了应用性能: 服务网格提供了流量管理能力,优化了网络流量,提高了应用性能。
结束语
服务网格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它可以为微服务提供统一的治理能力,简化微服务应用的开发和运维,提高微服务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优化网络流量,提高应用性能。联通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微服务架构探索和实践的企业之一,已在多个场景落地了服务网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信随着服务网格技术的不断成熟,它将成为云原生应用架构的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