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梦中情“grid”之Bookinfo 困局

见解分享

梦中所思

云深不知处,梦到哪里?那儿有我期待的一切吗?

夕阳西下,依稀记得 dreamland 里最深切的呼唤。那不是一张熟悉的脸,而是一个熟悉的场景。

还记得那个使用 java编写的 bookinfo 示例吗?

曾经它在 k8s 的世界里,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分布式微服务系统。它能够处理来自用户的查询请求,然后将请求路由到恰当的后端服务。

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卷,让人心生向往。可叹可恨,微服务的复杂性,让人望而却步。庞大而复杂的体系,让一项项微服务变得孤岛林立,相互疏远。我们已经无法处理那样海量的信息和数据,只能将其深深地埋藏在脑海的某个角落。

直到那一刻,梦中的情景才变得如此清晰。

ASM 的产品架构,与之异曲同工。它也是从一众技术领域中吸取灵感,构建了一个独有的微服务管理生态。一端连接分布式系统,一端关联全链路服务的监控与管理。

这样的设计,是梦境,还是现实?或许只有深入其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这种联系,和这种关怀。

ASM 的 Istio 情怀

没有谁能够一蹴而就。就像bookinfo,它能站在那里,也是在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后,一步一步走向巅峰。

这样的过程,或许 ASM 也经历过。

“ASM 产品是基于社区 Istio 定制实现的”。ASM 选择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积蓄力量,蓄势待发。Istio 的大树之下,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 ASM,是不断攀升的技术理想。

无尽的契合

有人说,这是命运。

有人说,这是机缘巧合。

但我坚信,这才是真正的“相见恨晚”。当两颗漂泊的心灵,相互靠近,才能感受到那份相知相惜。

ASM 提供了用于支撑精细化的流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的组件能力,而 bookinfo 的分布式微服务体系,不就是这样的机制吗?

业界 pain points 的洞察,让 ASM 的触角延伸到了实际的技术场景里。一处处被业界共同认可的 pain points,成了 ASM 和 bookinfo 联袂的契机。

ASM 的服务,比梦境更真实

我想说,ASM 的梦境,比梦中的 bookinfo 还要更值得去期待。

这种期望,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基于产品本身的特性。

ASM 积极拥抱社区,紧跟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构建开放的服务网格生态。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 ASM 深刻洞察用户需求,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的一套流程。

“托管模式,解耦了 Istio 组件与所管理的 K8s 集群的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架构更为清晰,让用户不必担心繁琐的管理问题。此外,ASM 的组件能力可以让用户根据实际需求,在服务网格中扩展更多功能,满足企业的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这,才是真正让 ASM 与 bookinfo 产生联系的纽带。

ASM 的产品,或许才是 bookinfo 真正梦寐以求的归宿,也是未来微服务管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