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分层-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区别
2023-12-28 02:15:42
引言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网络协议和网络分层早已成为网络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数据通信的标准化规则,而网络分层则是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功能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是网络分层中最为基础的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分别负责传输二进制数字信号、以太网帧的传输与控制、以及路由功能。
网络分层概述
计算机网络七层网络协议模型是由OSI(开放式系统互联)组织制定的一种网络模型,将网络通信的全部过程划分为七层,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其中,应用层负责提供实际的应用程序,比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会话层负责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会话,比如建立、维护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比如ASCII码和二进制码之间的转换。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在网络中可靠地传输,比如TCP和UDP协议。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比如IP协议。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比如以太网协议。物理层负责将比特流传输到网络中,比如网线和无线电波等。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网络分层模型中的第二层,位于物理层之上,网络层之下。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数据链路层的典型协议有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和点对点协议(PPP)等。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用于有线网络中。数据链路层的传输单元称为数据帧。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包括:
- 物理寻址:数据链路层为每个节点分配一个唯一的物理地址,称为MAC地址。MAC地址是硬件地址,由网卡厂商烧录在网卡的ROM中。
- 数据帧的封装和拆封:数据链路层将上层协议的数据封装成数据帧,并在数据帧中添加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当数据帧到达目的节点后,数据链路层会拆开数据帧并提取出上层协议的数据。
- 差错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各种差错控制机制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比如循环冗余校验(CR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等。
-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通过流量控制机制来防止网络拥塞,比如滑动窗口协议等。
网络层
网络层是网络分层模型中的第三层,位于数据链路层之上,传输层之下。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即确定数据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路径。网络层的典型协议有IP协议、ICMP协议和ARP协议等。IP协议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网络层协议,主要用于有线网络中。网络层的传输单元称为数据包。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包括:
- 路由:网络层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为数据包选择最佳的路径。路由表是存储路由信息的表,通常由路由器维护。
- 地址解析:网络层将数据包中的IP地址解析成对应的MAC地址。地址解析协议(ARP)是网络层中用于地址解析的协议。
- 拥塞控制:网络层通过拥塞控制机制来防止网络拥塞,比如拥塞窗口算法等。
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的区别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都是网络分层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层都负责数据的传输,但它们在功能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在两个相邻节点之间传输数据,而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的路由。数据链路层使用MAC地址进行寻址,而网络层使用IP地址进行寻址。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数据帧,而网络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数据包。
结语
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都是网络分层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网络通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协议往往是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比如以太网协议和I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