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安卓开发架构演进:51信用卡管家构建组件化体系的实践

Android

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下,许多企业业务体量不断扩张,原本小作坊式的单个工程开发模式日益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而安卓开发架构作为承载业务增长的基石,需要具备良好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为此,51信用卡管家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组件化架构体系,实现了安卓开发效率的大幅提升。本文将分享我们组件化架构演进的历程和经验,希望能给各位安卓开发者带来启发。

随着51信用卡管家业务的快速扩张,原本小作坊式的单个工程的开发模式越来与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早在两年多以前,51信用卡管家就向下沉淀出了单独的公用基础库,一些通用的功能组件和个别独立的业务被拆分成 SDK,形成了一套中型项目、多人并行的开发模式,也为未来组件化拆分做准备。

除了上述问题,动态化也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在业务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每次版本发布都会面临着巨大的用户更新成本,而动态化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一痛点。

在拆分中,团队总结了一些中台组件化的原则:

  • 明确中台定位: 面向业务抽象出通用能力,通过组件化形式下沉到各个业务线,提高复用性。
  • 拆分粒度合理: 原则上按功能进行拆分,粒度不宜过大,以组件的高内聚低耦合为目标。
  • 组件独立开发: 每个组件独立完成开发、测试、发布,组件之间通过约定好的接口进行交互。
  • 组件间低耦合: 组件之间尽量降低依赖关系,避免环形依赖,以降低修改和维护的复杂度。
  • 组件版本管理: 每个组件独立管理版本,保证组件间的兼容性,并提供良好的升级机制。

遵循这些原则,团队对业务功能进行梳理和抽象,将通用功能逐步拆分成了独立组件,并制定了组件间的交互规范和版本管理机制。

业务组件化拆分实践

在业务组件化拆分过程中,团队遇到了不少挑战。例如,原有业务逻辑与组件化拆分后的业务逻辑之间的差异,需要团队不断调整和优化,保证拆分后的业务逻辑与原有业务逻辑的一致性。此外,组件间通信方式的选择也需要权衡,既要保证组件间的松耦合,又要保证通信效率。

针对这些挑战,团队探索了多种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业务逻辑的差异问题,团队通过引入适配器模式,将原有业务逻辑逐步迁移到组件化拆分后的业务逻辑中,保证了平滑过渡。

在组件间通信方式的选择上,团队采用了事件总线模式,通过统一的事件分发机制,降低了组件间的耦合度,提高了组件的重用性。

组件化带来的收益

经过团队的努力,51信用卡管家组件化架构体系逐步成型,带来了显著的收益。

提高开发效率: 组件化拆分后,业务开发人员可以复用现有的组件,无需重复造轮子,极大提高了开发效率。

增强代码可维护性: 组件化架构将代码按功能模块进行划分,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

提升代码复用性: 组件化的设计理念使得组件可以跨业务线复用,避免代码重复,降低了整体代码量。

完善监控体系: 基于组件化架构,可以针对每个组件进行独立的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系统的稳定性。

展望未来

展望未来,51信用卡管家将持续推进组件化架构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组件间的通信机制,加强组件的版本管理,并探索组件化与微服务架构的结合。

我们相信,组件化架构体系将成为安卓开发的主流趋势,它将为安卓开发者带来更高的开发效率和更佳的代码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