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选型指南: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空间换技术”
2023-07-23 04:21:19
如何利用“空间换技术”优化服务器选型,提升系统稳定性
什么是“空间换技术”?
“空间换技术”,又称“扩容式技术”,是一种经典的解决技术问题的思路。它的核心思想是:与其从技术优化的角度解决问题,不如直接用横向扩展机器的方式来解决。
这种技术被称为“土办法”,但它却是简单且有效的。如果你遇到数据库问题,那么“空间换技术”可能是最稳妥的解决方案。
“空间换技术”实践要点
1. 服务器选型原则:靠谱技术+横向扩展机器
选择服务器时,技术永远是相对的,没有十全十美的技术。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
技术应从成本角度考虑,综合评估其发展情况、社区活跃度、生态建设和架构设计等方面。在满足日常场景的基础上,可以适当提升一些资源,为未来业务拓展留出发展空间,但切记不能盲目堆砌配置。
2. 实际容量计算——不要算得太“极限”
进行服务器容量评估时,一定要算账。具体来说,可以参考以下公式:
实际空间 = 源数据 × (1 + 副本数量) × (1 + 数据膨胀) / (1 - 内部任务开销) / (1 - 操作系统预留)
存储容量 = 源数据 × (1 + 副本数量) × 1.45 × (1 + 预留空间)
日流量 = TPS * 60s * 60m *24h
日数据 = TPS * 60s * 60m *24h
其中:
- 源数据:最初存储的数据量
- 副本数量:数据副本的数量
- 数据膨胀:数据在存储过程中产生的增长,一般为1.45
- 内部任务开销:服务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内部任务开销,一般为10%
- 操作系统预留:服务器运行过程中为操作系统预留的空间,一般为20%
- TPS:服务器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 日流量:服务器每天处理的数据量
- 日数据:服务器每天存储的数据量
案例分享——商城系统架构实践
以下案例是一个电商平台使用“空间换技术”进行服务器选型的一个真实案例:
商城系统每天需要处理约12000个订单,按照每笔订单100个字节计算,日流量约为1.2GB。按照平均每秒60个订单计算,TPS约为60。
使用MySQL数据库,副本数量为2,数据膨胀率为1.45,内部任务开销为10%,操作系统预留为20%。
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实际空间约为1.82GB,存储容量约为2.65GB。
实际空间 = 1.2GB × (1 + 2) × (1 + 1.45) / (1 - 0.1) / (1 - 0.2) = 1.82GB
存储容量 = 1.2GB × (1 + 2) × 1.45 × (1 + 0.2)= 2.65GB
日流量 = 12000 * 60s * 60m *24h = 864000000字节/天
日数据 = 60 * 60s * 60m *24h = 5184000字节/天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选择一台拥有4GB内存、80GB硬盘的服务器来部署商城系统。在实际部署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数据量较大,可以选择使用SSD硬盘来提升性能。
总结
“空间换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服务器选型方法,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搭建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是否使用这种方法。无论如何,在进行服务器选型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解答
Q1:“空间换技术”真的有效吗?
A1:是的,只要合理运用,“空间换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许多系统问题。
Q2:这种方法会不会太“粗暴”?
A2:虽然“空间换技术”会增加服务器数量,但它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系统更加稳定可靠,且扩展性更强。
Q3:应该如何选择服务器?
A3:选择服务器时,要考虑技术、性能、成本和未来拓展等因素。
Q4:容量计算时,是否需要考虑冗余?
A4:是的,容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冗余,即备份和灾难恢复等因素。
Q5:在使用“空间换技术”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A5:使用“空间换技术”时,要注意避免盲目堆砌配置,并且要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