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再好用,也比不过靠“死磕”学习100小时
2023-11-08 19:04:24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选择也变得更加困难,仿佛“学习”这两个字变成了一个伪命题。
想要学习,先看看这些:
• 打开百度网盘,两个T的视频躺在那里。
• 买了一堆技术专栏、手册,看了两篇就丢下了。
• 趁着京东、当当搞活动,买了10几本书,最低才两折!一直堆在书架上吃土!
• leetcode刷了3道题,就再也不去了。
“还是刷头条、抖音吧。”
以前得花半天时间去图书馆查资料、找书。现在,“一键搜索”,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海量的信息,算法推荐,让我们犹如生活在信息海洋里,沉浸其中,流连忘返,日复一日。
但信息量庞大,并不代表能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头条、抖音、信息流,这些内容,虽然有趣,但却杂乱无章,片段化。
根据一项针对网民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表明,在获取信息时,头条、抖音、微博等即时通讯平台所占比重已达到70%以上。
你每天刷头条,阅读的文章、观看的视频高达数千条,但这真的能转化成你学到的知识吗?
心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曾提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仅为7±2个单位,也就是最多能同时记住7个项目的信息。
大脑在面对复杂信息时,需要优先处理这些信息,才能理解并记住。而头条、抖音这些信息流,不仅内容片段,且节奏很快,很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厌倦的情绪。
因此,真正能够沉下心去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在浅尝辄止,贪图一时之快,却忽略了知识的积累和沉淀。
真正高效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日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以写作为例,想要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需要长时间的写作练习,需要反复修改和打磨。
如果只是看看头条、刷刷抖音,就想写出一篇好文章,显然是不现实的。
同理,如果你想要掌握一项技能,无论是技术还是艺术,都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要想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需要至少10000个小时的刻意练习。
10000个小时,意味着什么?
以每天4个小时的练习量计算,需要6年多的时间。
即使是像李子柒这样的视频博主,也是靠着日复一日的拍摄和剪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她拍的第一个视频,因为效果不好,她直接就删掉了。
后面的视频,也是不断地修改,不断地优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因此,与其沉迷于碎片式的学习,不如沉下心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领域,然后坚持100个小时的学习。
你会发现,100个小时的死磕学习,所带来的效果,将远远大于那些碎片式学习。
记住,学习的本质,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专注,学会刻意练习,是有效学习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