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特性和关键技术

后端



在3月2日的阿里云开源 PolarDB 企业级架构发布会上,阿里云数据库技术专家孟勃荣带来《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的精彩演讲。三节点高可用功能主要为 PolarDB 提供金融级的高可用性,为用户业务提供更可靠、稳定的数据库服务。

本文将深入探讨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的功能特性和关键技术,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该功能的原理和优势。





## 功能特性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 **故障转移:** 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将数据复制到备节点,并切换到备节点继续提供服务,保证业务的高可用性。
* **读写分离:** 系统支持读写分离,将读操作分流到备节点,减轻主节点的压力,提高并发读性能。
* **多副本:** 系统支持多副本机制,将数据副本分布到多个节点,提高数据安全性,即使发生节点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
* **Raft 协议:** 系统采用 Raft 协议实现共识算法,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即使在网络分区等极端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

## 关键技术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的核心技术包括:

* **故障转移:** PolarDB 采用双向复制技术,主备节点之间实时同步数据。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会通过心跳机制检测到故障,并触发故障转移流程。故障转移过程包括:
    * 备节点检测到主节点故障后,通过 Raft 协议向其他节点发起选主请求。
    * 其他节点对选主请求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备节点成为新的主节点。
    * 新的主节点开始提供读写服务,旧的主节点降级为备节点。
* **读写分离:** PolarDB 支持读写分离,将读操作分流到备节点。通过在应用程序中配置读写分离,可以减轻主节点的压力,提高并发读性能。
* **多副本:** PolarDB 支持多副本机制,将数据副本分布到多个节点。多副本机制可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即使发生节点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PolarDB 使用 Paxos 协议实现多副本复制,保证了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 **Raft 协议:** Raft 协议是一种分布式共识算法,用于解决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一致性和可用性问题。PolarDB 采用 Raft 协议作为共识算法,保证了三节点高可用集群中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Raft 协议的主要特点包括:
    * **领导者选举:** 当集群中出现故障时,Raft 协议会触发领导者选举。选举过程通过投票机制进行,得票最多的节点成为新的领导者。
    * **日志复制:** 领导者将自己的日志复制到其他节点。只有当大多数节点都复制了领导者的日志后,领导者才会提交日志。
    * **状态机复制:** Raft 协议保证了所有节点的状态机都是一致的。当领导者提交日志后,所有节点都会执行日志中的命令,从而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 优势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具有以下优势:

* **高可用性:**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通过故障转移、读写分离、多副本和 Raft 协议等技术,实现了金融级的高可用性,保证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高性能:** 读写分离功能将读操作分流到备节点,减轻主节点的压力,提高并发读性能。
* **高安全性:** 多副本机制将数据副本分布到多个节点,提高了数据安全性,即使发生节点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
* **易于使用:**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开箱即用,无需用户进行复杂的配置和管理。

## 总结

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通过故障转移、读写分离、多副本和 Raft 协议等关键技术,实现了金融级的高可用性,为用户业务提供了更可靠、稳定的数据库服务。PolarDB 三节点高可用功能易于使用,开箱即用,帮助用户轻松构建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的数据库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