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信科“征信科技第一股”梦碎:过度依赖外部大数据遭遇银税直连沉重打击
2023-09-29 21:04:28
微众信科,这家号称合作放款总额达6000亿元的科创板“独角兽”企业,近日却遭遇了来自监管层的“当头一棒”——科创板IPO被中止。
据悉,微众信科曾于去年12月7日成功过会,彼时距离其“征信科技第一股”的梦想仅一步之遥。然而,就在一切看似尘埃落定之际,监管层却突然宣布中止其IPO进程。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不少人对微众信科的未来表示担忧。毕竟,在金融科技领域,微众信科曾是备受资本青睐的“明星”企业。如今,却突遭监管层的“冷遇”,让人不免唏嘘。
那么,微众信科IPO被中止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
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过度依赖外部大数据,核心业务缺乏核心竞争力。
微众信科宣称自己拥有超过10亿的个人征信数据,以及超过3000万的小微企业征信数据。这些数据,都是通过与银行、电商、电信运营商等第三方机构合作获得的。
也就是说,微众信科的核心业务,实际上是建立在外部大数据的基础之上的。一旦这些数据源出现问题,那么微众信科的业务也将受到严重影响。
而事实上,银税直连政策的实施,就对微众信科的核心业务造成了沉重打击。
银税直连,是指税务机关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直接连接,实现税款缴纳、退税、抵扣等业务的在线办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微众信科无法再从银行处获得小微企业的纳税数据。
纳税数据,是小微企业征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了这一数据源,微众信科的征信业务将大打折扣。
二、外部竞争对手强大,微众信科难觅突围之路。
在征信科技领域,微众信科并不是一家独大。除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之外,还有像百行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等传统征信机构也在虎视眈眈。
与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微众信科的优势并不明显。甚至在某些方面,微众信科还存在着一定的劣势。
例如,在征信牌照方面,微众信科仅拥有个人征信牌照,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却拥有 both personal and corporate credit licenses。这使得微众信科在业务开展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在数据资源方面,微众信科主要依赖于外部数据源,而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却拥有丰富的自有数据。这使得微众信科在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微众信科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使得微众信科在市场拓展方面面临着较大的阻力。
综上所述,微众信科IPO被中止,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过,微众信科若想走出困境,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并积极寻求新的出路。
微众信科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型方向:
一、加强自主数据采集和挖掘能力,降低对外部数据源的依赖。
微众信科可以利用自身在技术方面的优势,开发出更加先进的数据采集和挖掘技术,从而降低对外部数据源的依赖。
二、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减少对征信业务的依赖。
微众信科可以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金融科技的其他领域,例如供应链金融、财富管理、消费金融等。
三、与银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强协同效应。
微众信科可以与银行、金融机构等合作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增强协同效应,从而共同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
总之,微众信科若想走出困境,还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并积极寻求新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