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代码规范制订—— 保证项目代码逻辑清晰

IOS

说起代码规范,我们总能听到"它很重要"、"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使团队的开发效率提高,还可以减少bug的数量"等等溢美之词,然而当我们再细究一番时,又发现当需要自己动手制定一套规则时,就会困难重重、无从下手,甚至连一份完备的规范清单都写不出来。

因此,我们首先明确规范的实质是帮助人们写出清晰的代码,而当代码清晰时,我们便可以快速地阅读和理解他人的代码。

为了有效实现"清晰"这一原则,编码规范围绕清晰的基本准则有几项规则。

  1. 注释要言简意赅

注释只作为说明,而不可以解释业务逻辑。

  1. 代码变量名的长度应与它在函数或类中扮演的角色相对应

变量名尽量保持简短。长度过长会影响代码的阅读性,很难让人一看就理解其含义。而且,我们应该用变量名来解释变量的作用而不是它是什么。

  1. 方法体过长时,要合理拆分它,让每个方法的职责尽量清晰

通常,方法体的长度应该在30行左右,方法的职责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导致方法的责任太多,难以管理。一个方法的逻辑功能越多,出错的几率也就越大。

  1. 用分号结束每一行代码

这样做能避免某些特殊符号的解析冲突,例如,"="会被错误地视为赋值操作符而不是比较操作符,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让人意料不到的结果。

  1. 合理的缩进

代码以合适的缩进展示可以让人更容易理解嵌套的逻辑。

  1. 代码的缩进使用一致的空格数

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一致,代码的美观性会大受影响,很难阅读和理解。

  1. 每个类的定义中,变量和方法的定义应以合理顺序排列

这有助于他人快速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

  1. 一个文件最多只能包含一个类

这样做有利于维护,而且可以让我们的代码结构更加清晰。

  1. 在类或方法定义的前面都应该有注释,以它的主要功能

注释应该清楚而简短,并且应该使用自然语言。

  1. 变量命名不能带有业务逻辑

变量的命名必须清晰明了,不能带有任何业务逻辑,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代码的可读性。

  1. 类中的方法必须根据功能和职责进行明确分组

这样做可以提高代码的组织性和可读性。

  1. 避免使用全局变量

因为全局变量会影响程序的模块化,使得程序代码很难维护。

  1. 避免使用太长的表达式

如果一个表达式太长,就应该把它分解成几个更短的表达式。

  1. 注释应该能使阅读者更轻松地理解代码

注释不能只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要求而随意添加的,它应该是为了让阅读代码的人可以更轻松地理解代码,而不必花太多时间去猜测。

  1. 代码应该使用一致的格式

在代码中使用一致的格式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让开发者更容易理解代码。

以上是代码规范的一些基本规则,我们应该在编码时遵守这些规则,从而使代码更加清晰、易读和维护。

除了以上规则外,我们还应该制定一些与团队相关的特殊规则,以满足团队的特殊需求。例如,我们可以在代码规范中规定,所有的代码必须使用自动化的代码格式化工具进行格式化,或者规定所有的代码必须经过代码审查才能提交到代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