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企业为何拥抱应用多活:打造业务韧性和高可用性的基石

见解分享

容灾:云时代企业的必备要求

2019 年 IDC 的《全球云计算 IT 基础设施市场报告》显示:2019 年全球云上的 IT 基础设施支出超过传统数据中心。越来越多的企业因为云计算的诸多优势而选择将业务迁移到云端,其中最主要的优势之一就是容灾能力的提升。

容灾是指在发生灾难或中断时,确保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的持续可用性。传统的容灾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异地备份和灾难恢复的方式,即在主数据中心之外建立一个备份数据中心,并在发生灾难时将业务切换到备份数据中心。这种方式虽然可以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but it can be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to implement and maintain.

应用多活:新一代容灾解决方案

应用多活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容灾策略,它通过在多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副本,确保业务在灾难或中断情况下不间断运行。与传统的容灾解决方案相比,应用多活具有以下优势:

  • 更高的可用性: 应用多活通过在多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副本,消除了单点故障的风险。即使一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其他副本仍可继续提供服务,从而确保业务的持续可用性。
  • 更快的恢复时间: 传统的容灾解决方案需要在发生灾难时将业务切换到备份数据中心,这可能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的时间。而应用多活通过在多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副本,可以在发生故障时立即将流量切换到其他副本,从而显著缩短恢复时间。
  • 更低的成本: 传统的容灾解决方案需要建立和维护一个额外的备份数据中心,这可能会产生高昂的成本。而应用多活通过在云端部署应用副本,可以利用云计算的弹性定价模式,按需付费,从而降低容灾成本。

技术实现:构建多活应用架构

实现应用多活需要从架构层面进行设计。以下是一些关键技术:

  •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将应用拆分为多个松散耦合的组件,每个组件负责特定的功能。这种架构使得可以独立部署和管理每个组件,从而提高了应用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 软件定义网络(SDN): SDN 将网络从硬件中抽象出来,并通过软件进行控制。这使得可以动态配置网络,并根据需要将流量路由到不同的可用区或数据中心。
  • 容器化: 容器化技术提供了轻量级的应用部署和管理方式。容器可以快速启动和停止,并且可以轻松地在不同的环境中部署。这使得可以轻松地将应用副本部署到多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

最佳实践:打造高可用多活应用

在设计和实施多活应用时,需要遵循一些最佳实践,以确保其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 副本数量: 副本数量应根据业务的可用性要求和云平台的可用区数量来确定。一般来说,建议在至少三个可用区部署应用副本。
  • 副本放置: 副本应分布在不同的可用区或数据中心,以避免单点故障。还应考虑网络延迟和带宽因素,以确保副本之间能够高效通信。
  • 流量管理: 流量管理机制应能够根据需要将流量路由到不同的副本。可以使用 DNS、负载均衡器或全局流量管理器等技术来实现流量管理。
  • 数据同步: 多活应用需要确保副本之间的数据一致性。可以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复制技术或消息队列等技术来实现数据同步。
  • 测试和演练: 定期进行测试和演练至关重要,以验证多活应用在灾难或中断情况下能否正常工作。测试和演练应该模拟各种故障场景,并验证恢复时间和数据一致性。

结语

应用多活是一种先进的容灾策略,它通过在多个可用区或数据中心部署应用副本,确保业务在灾难或中断情况下不间断运行。应用多活具有更高的可用性、更快的恢复时间和更低的成本优势,是企业打造业务韧性和高可用性的基石。通过遵循最佳实践并利用云计算技术,企业可以构建和实施多活应用架构,为其关键业务系统和数据提供全面的容灾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