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风云变幻:当码农不再是婚姻市场的宠儿

闲谈

文章标题

SEO关键词

文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谷雨乍至催人醒。当春寒褪去,三月风光无限时,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猝不及防的凛冽寒流。码农群体,这个昔日喧嚣的人间四月天,如今被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

2018年最后一个月的倒数第二天,互联网行业巨头阿里巴巴在年末工作分享会上宣布裁员1万,这也意味着阿里巴巴2018年的裁员总量高达15000人。与此前后,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等公司也相继传出大规模裁员消息,一时间,业内人心惶惶,整个互联网行业弥漫着浓厚的寒意。

风光不再的不仅仅是昔日的大佬,就连新晋的独角兽也被寒冬无情地刮了一刀。作为中国网约车鼻祖的滴滴出行,据知情人士透露,2018年9月公司内部已下发裁员通知,预计将波及数千人。12月底,有媒体报道,滴滴出行的高层也传出了变动的消息。一时间,滴滴出行风声鹤唳,人心浮动,马不停蹄的狂奔也陷入了泥泞之中。

大势如此,不免令人心生悲凉。诚如《乱世佳人》中郝思嘉的名言:“我绝不为明天的事担忧,明天的事明天自有计较。关键是,今天一定要过得快乐。”

其实,码农遭遇职业危机,并非始于2018年,而是从2016年开始便已露出端倪。2016年,百度CTO王劲曾对“码农”这一名词做出过自己的理解:他将程序员比喻成农民,认为码农的职业生涯就像是种田一样,一旦经济环境好,粮食就多,农民收入就高;而一旦经济环境差,粮食就少,农民收入就低。

2018年,“互联网寒冬”这一词被反复提及。资本的突然撤退,互联网行业内的投资热情降至冰点。与此同时,科技巨头的发展路线也变得更为保守,压缩人员成本、开源节流成了大势所趋。在这种环境下,以程序员为代表的科技行业从业者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冲击,成为寒冬中瑟瑟发抖的羔羊。

根据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2018年我国程序员平均薪酬为20.33万元,较2017年的22.16万元下降了8.2%。这表明,程序员的薪酬水平已经开始下滑。此外,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9年白领人才供需指数报告》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程序员的职位需求同比下降了12.4%,环比下降了6.7%。从这些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程序员就业形势的严峻。

码农跌落神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程序员这一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其次,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程序员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程序员因为无法适应新技术而被淘汰。最后,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行业发展势头放缓,企业对程序员的需求量也在减少。

尽管如此,码农群体也不必过于悲观。正如前文所说,经济的寒冬终将过去,春暖花开之日总会到来。在寒冬之中,码农们应该积极调整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努力掌握新技术,以应对未来的职业挑战。此外,码农们也应该开阔视野,拓宽就业渠道,不要将自己局限在互联网行业,而是应该放眼整个科技领域。

作为一名技术博客创作专家,我想对码农们说:风雨过后终见彩虹。只要你们不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不断磨砺自己,终有一天,你们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