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声音保存成音频的过程

Android

采样

声音保存成音频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模拟音频数字化的过程,为了实现这个过程,就需要对模拟音频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是将信号从连续时间域上的模拟信号转换到离散时间域上的离散信号的过程(离散就是不连续),根据著名的奈奎斯特定理,需要按声音最高频率2倍的速度进行采样,才能保证不丢失信息。

采样频率越高,数字音频的质量就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文件的大小。常见的采样频率有44.1kHz、48kHz和96kHz。

量化

量化是将模拟信号的幅度离散化为有限个等级的过程。量化位数越多,数字音频的质量就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文件的大小。常见的量化位数有8位、16位和24位。

编码

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的过程。常见的编码方式有PCM、MP3和AAC。

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无损编码方式,可以保留原始音频的所有信息。MP3(MPEG-1 Audio Layer 3)是一种有损编码方式,可以将音频文件的大小大大压缩,但会损失一些音频信息。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有损编码方式,可以提供比MP3更好的音质,同时文件大小也更小。

不同音频格式的差异

不同的音频格式在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编码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音频文件的质量和大小。

下表列出了几种常见音频格式的主要差异:

格式 采样频率 量化位数 编码方式 无损/有损
WAV 44.1kHz 16位 PCM 无损
MP3 44.1kHz 16位 MP3 有损
AAC 44.1kHz 16位 AAC 有损
FLAC 44.1kHz 24位 FLAC 无损
ALAC 44.1kHz 24位 ALAC 无损

如何选择合适的音频格式

在选择音频格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 音质要求: 如果对音质要求很高,可以选择无损音频格式,如WAV或FLAC。如果对音质要求不高,可以选择有损音频格式,如MP3或AAC。
  • 文件大小: 无损音频格式的文件大小通常很大,而有损音频格式的文件大小通常很小。如果存储空间有限,可以选择有损音频格式。
  • 兼容性: 不同的音频格式在不同的设备上的兼容性不同。在选择音频格式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兼容性。

结语

声音保存成音频的过程就是将模拟音频数字化的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是这个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步骤。不同的音频格式在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和编码方式上都有所不同,这些差异直接影响了音频文件的质量和大小。在选择音频格式时,需要考虑音质要求、文件大小和兼容性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