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设计师眼中奇葩产品原型:那些年被吐槽的脑洞大开

前端

前言:产品原型设计的必要性

在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中,原型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将产品经理的构想形象化,还能帮助团队评估产品的可行性,为后续的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并非所有的原型设计都能顺利过关,有些甚至会成为设计师眼中的"吐槽大会"。

奇葩原型大赏:设计师吐槽的对象

1. Excel制图:表哥表妹也来凑热闹

没错,你没看错,有人居然用Excel来画原型!虽说Excel是办公界的"万金油",但它的确不是原型设计的最佳选择。试想一下,用一堆表格和数据来表示复杂的交互,设计师该有多崩溃?

2. PPT幻灯片:PPT还能这么玩?

PPT幻灯片也加入了原型设计的行列,堪称办公神器中的"跨界达人"。但它的问题同样显而易见:缺乏交互功能,只能展示静态效果,设计师很难从中了解用户的真实体验。

3. 手绘草图:创意无限,但沟通有难度

手绘草图虽然可以快速表达想法,但如果缺乏规范和统一的符号,就很容易造成沟通上的误解。设计师很难从抽象的线条和形状中理解产品逻辑,最终只能成为鸡同鸭讲的"艺术品"。

4. 代码原型:程序员的另类表达

代码原型是程序员的专属技能,它能直接生成产品的骨架,但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设计师表示,他们宁愿面对一堆表格,也不愿去解读晦涩难懂的代码。

5. 游戏引擎:游戏界的跨界客串

Unity、UE4等游戏引擎也曾被用来制作产品原型,其强大的3D渲染能力令人惊叹。然而,游戏引擎毕竟是为游戏开发而生的,在产品原型设计中,它的优势难以发挥,反而会造成资源浪费和学习成本高昂的问题。

设计师吐槽背后的原因:专业需求与实用性

设计师吐槽这些奇葩原型,并非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出于以下专业需求和实用性考量:

  • 交互性: 产品原型需要具备交互功能,设计师需要通过动态效果来评估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 规范化: 原型设计应遵循一定的规范和符号,以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顺畅。
  • 可测试性: 原型需要能够进行可用性测试,以收集用户反馈并优化产品设计。
  • 效率性: 原型设计的工具和方法应具有高效率,节省设计师的时间和精力。

结语:匠心之作,源于专业工具

那些被设计师吐槽的奇葩原型,反映了产品经理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鸿沟。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原型设计的专业要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法,才能产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原型。

而设计师则需要放宽视野,理解产品原型在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原型设计中来,为产品的成功保驾护航。只有当产品经理和设计师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实用的产品原型,才能真正推动产品创新和用户体验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