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无容灾莫谈云原生:应用多活是云原生容灾新趋势

见解分享

重新理解“无容灾不上云”:应用多活将成为云原生容灾新趋势

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了 2021 年,上云也更加普遍,但宕机事件却似乎没怎么减少。这一年 10 月,拥有 30 亿用户的脸书 (Facebook) 遭遇大规模宕机,中断服务约 7 个小时,原因是骨干网中断,随后因为网络安全问题,脸书及旗下产品 Instagram 和 WhatsApp 又在 2022 年 3 月出现宕机,停止服务几个小时。仅仅两年时间内,社交媒体巨头 Meta 就出现两次大规模宕机,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这对 Meta 的品牌声誉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

我们知道,“无容灾不上云”一直是上云最核心的诉求之一。那么,为什么在云原生时代,宕机却依然频发呢?究其原因,是很多企业将云计算当成了容灾避难所,将容灾的重点放在了 IaaS 层面。事实上,正如文章开头所提到的那样,云原生时代容灾已经从 IaaS 层面上升到了 PaaS,甚至是 SaaS 层面。云原生的最大特点在于,应用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域或数据中心,而是分布式部署在多个地域或数据中心。这就意味着,一个应用的容灾性实际上取决于该应用在不同地域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而不是单一地域或数据中心的可用性。

因此,在云原生时代,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无容灾不上云”这句话,那就是“无应用多活,不上云”。应用多活是云原生容灾解决方案的新趋势。应用多活是指一个应用同时在多个地域或数据中心运行,当某一个地域或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应用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地域或数据中心,从而保证应用的可用性。

应用多活有以下几个优势:

  • 高可用性:当某一个地域或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应用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地域或数据中心,从而保证应用的高可用性。

  • 故障转移:当某一个地域或数据中心出现故障时,应用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可用地域或数据中心,从而实现故障转移。

  • 弹性伸缩:应用多活可以实现应用的弹性伸缩,当应用负载增加时,可以自动增加应用的实例数,当应用负载降低时,可以自动减少应用的实例数。

应用多活是云原生时代容灾的新趋势,也是云原生时代应用架构的新模式。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应用多活来实现应用的容灾性和弹性伸缩性,从而提高应用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除了上述优势之外,应用多活还有以下几个好处:

  • 降低成本:通过应用多活,企业可以减少对单个地域或数据中心的需求,从而降低成本。

  • 提高性能:应用多活可以提高应用的性能,因为应用可以分布式部署在多个地域或数据中心,从而减少网络延迟。

  • 提高安全性:应用多活可以提高应用的安全性,因为应用可以分布式部署在多个地域或数据中心,从而降低单一地域或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风险。

应用多活虽然有诸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包括:

  • 架构复杂度高:应用多活的架构比传统的应用架构复杂,这可能会增加开发和维护成本。

  • 数据一致性问题:应用多活可能会导致数据一致性问题,需要采用合适的解决方案来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 运维难度大:应用多活的运维难度比传统的应用运维难度大,需要采用合适的运维工具和流程来降低运维成本。

尽管应用多活存在一些挑战,但随着云原生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挑战也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企业可以通过采用合适的云原生技术和解决方案来实现应用多活,从而提高应用的容灾性和弹性伸缩性,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