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对写博客的一些思考

闲谈

最近,有越来越多的朋友问我,写博客有什么技巧,如何提高自己的文章质量,以及如何进行长期的博客写作。

写博客时间长了,我会刻意地总结一些写作技巧,试图形成某种规律,方便日后新博主的写作和入门。在这些总结技巧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就是输入、思考、连接、产出。接下来我就分别从这几个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输入:保证高质量的阅读量

这里的输入,指的是阅读。我们写博客,写什么?写我们的所思所想。但所思所想,从哪里来?肯定不是天马行空想出来的。

输入,是所有输出的前提条件。不管你做什么,如果你的输入量不够,你输出的东西肯定会很薄弱。

我的博客去年写的不是特别多,但是有近100篇的阅读量,大多数都是读书笔记,也有部分是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很多人会觉得读书笔记很水,其实并不然。写读书笔记的益处有几个:

  1. 总结归纳能力的提升。很多书的体量并不小,一篇读书笔记就需要精简其中的重点内容,并且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式记录下来。
  2. 个人观点的输出。在读书笔记中,每个人都会加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例如阅读《月亮与六便士》,就会有人坚持选择艺术,但也有人会批评这种执着的追求。
  3. 数据积累。写博客和写论文不同,论文的内容大多都是从他人那里借来的,但是写博客需要自己不断地产生原创的内容,而读书笔记就为这些原创内容提供了素材。

相信很多人在写博客之初,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打开编辑器,却不知道写什么。其实,只要我们保持阅读习惯,读书笔记的积累,就会给我们提供很多写作选题。

很多学生认为读书笔记是一个应试技巧,除了考试,似乎没什么太大的用处。但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写作的原材料,就会发现,其作用和用途非常之广泛。

二、思考:生成高质量的内容

写博客的第一步是输入,阅读。那么第二步呢?就是思考。

写博客不同于做表格和PPT,我们可以随便抓几个材料,就能凑齐一篇文章。事实上,如果写博客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表明这篇博客根本没有什么价值。
输入之后思考,将自己阅读过的东西在脑子里过一遍,结合自身的情况,将这些阅读材料加工成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思考完毕了呢?我认为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阅读完这篇文章的收获。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那便说明思考已经完成了。

思考的目的,是将复杂的道理简单化,从而方便读者理解和记忆。就比如《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大道至简。大道,其实就是真理。

真理往往都很复杂,所以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它,就需要进行加工和提炼。我经常将这种做法称之为“抽丝剥茧”。

抽丝剥茧,需要经过一个分析的过程,将一个复杂的概念拆分为几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一个个解决。

例如,我们可以将“为什么我们需要写博客”这个话题,拆分成以下几个问题:

  1. 博客是什么?
  2. 博客有什么好处?
  3. 写博客的目的是什么?
  4. 写博客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 如何开始写博客?

这五个问题其实就是我们的写作提纲,我们只需要顺着这个提纲,一步一步地往下写,一篇关于写博客的文章就形成了。

所以说,想要写出高质量的内容,思考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思考,我们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陌生的知识亲切化,将遥远的概念拉近化。

三、连接:与他人分享内容

思考,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内容,但思考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收藏在自己的脑子里,而是与他人进行分享。

写博客,就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方式。博客可以帮助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并由此产生新的火花。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内容,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就好比你研究出了一种新药,能治愈某种疾病,当你将这种新药分享给那些正在遭受疾病折磨的人们时,你内心的喜悦是无与伦比的。

当我们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分享给他人时,也会产生类似的喜悦。因为你所分享的内容,有可能改变别人的生活,甚至改变世界。

四、产出:坚持写作

输入、思考、连接,都只是写作的准备工作,最终我们还是要将这些想法产出为文字。

写博客,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难的是坚持,易的是开始。

很多人写博客写着写着就放弃了,其实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才华,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坚持下来。

写博客,是一件需要长期积累的事情。就好比盖房子,你不可能一天就把房子盖好,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最终建成。

写博客也是如此,我们不可能一篇博客就写成名家,需要不断的积累,才能最终成为一个成功的博主。

所以,如果你想写博客,那就坚持下去吧。每天写一点,持之以恒,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成功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