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迷茫自卑到保送华科,本科回忆录里的成长与感悟

闲谈

昨天刷新闻,看见多个地方的高三终于开学了,望着他们正值青春的容颜,想着几个月后他们就要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员,我的思绪也飘到了从前。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我踏入大学本科校园的时光已经悄悄逝去了11年。回首往昔,我不禁感慨万千。

我们90后这一代年轻人,似乎格外辛苦,毕业后奔赴四方,马不停蹄地向前冲锋,甚至忽视了驻足回望来时的路。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犹豫了许久,思考着是否应该和大家分享这段青葱岁月里并不光鲜亮丽的片段。但转念一想,相比于那些光环笼罩的耀眼时刻,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过往,才更能折射出青春的本来面目。

我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这所学校是我梦寐以求的殿堂。然而,我的大学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大一刚入学时,我便经历了一场迷茫和自卑的洗礼。

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小城市,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到了大学这个汇聚了全国各地精英学子的平台,我却发现自己平庸得仿佛一粒沙。周围的同学个个都是学霸,有的参加过国际竞赛,有的发表过学术论文,而我除了成绩还算不错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东西。

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我倍感压力,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变得越来越自卑,上课不敢发言,下课不敢和同学交流。我害怕别人发现我的无知和浅薄,害怕别人嘲笑我的平庸和普通。

大一整年,我都在这种自我怀疑和否定中度过。我的成绩一落千丈,整个人也变得郁郁寡欢。看着身边一个个优秀的同学,我愈发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然而,就在我即将沉沦在自卑的深渊时,一件事发生了转机。

大二上学期,我选修了一门计算机语言的课程。虽然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没想到,这一门课彻底改变了我的大学生涯。

我发现,自己对计算机编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我逐渐掌握了编程的基本功。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我的自信心也一点点地恢复了。

我开始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加入了学校的计算机协会,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和交流。我参加了各种编程比赛,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名次,但每次参赛都让我收获颇丰。

大三那年,我成功保送华科的研究生。这一份殊荣,给了我极大的鼓励和肯定。它让我明白,只要不放弃努力,不轻视自己,平凡的人也能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研究生毕业后,我顺利进入了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如今,我已是一名资深的软件工程师,在自己的领域小有建树。

回首我的本科生涯,虽然有过迷茫和自卑,但那些经历却让我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和自信的人。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的平凡,也学会了在逆境中寻找机会。

我想,每个人的青春都不可复制。但无论你是否拥有过一段闪耀的时光,我都希望你能在自己的回忆录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和感悟。

因为,那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过往,才是青春最真实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