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标准化思想与组装式架构在后端 BFF 中的实践

闲谈

缘起

在互联网的“下半场”,传统的“堆人力”研发方式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为此,企业迫切需要探索新的研发范式,以提升系统能力、降低研发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

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的提出,为后端 BFF 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将这两项思想应用于后端 BFF 的实践中,以实现系统能力的沉淀、组合复用和灵活应对各种变化。

什么是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

标准化思想

标准化思想是一种设计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将复杂系统分解为标准化的组件或模块,并通过定义明确的接口和契约来实现组件之间的协作和集成。

在后端 BFF 中,标准化思想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功能模块化: 将 BFF 中的各项功能拆分为独立的模块,如认证模块、权限模块、数据访问模块等。
  • 接口规范化: 为每个功能模块定义清晰的接口契约,明确输入、输出参数和异常处理机制。
  • 数据模型标准化: 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并为不同的业务场景定义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转换规则。

组装式架构

组装式架构是一种软件架构模式,其核心思想是将系统中的组件或模块视为可复用的积木,通过灵活组合和组装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在后端 BFF 中,组装式架构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组件化: 将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封装成可复用的组件,并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访问机制。
  • 松耦合: 组件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进行交互,避免强耦合,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灵活性。
  • 可配置: 允许用户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配置组件的组合和参数,满足不同场景的定制化需求。

标准化思想与组装式架构在后端 BFF 中的实践

将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应用于后端 BFF 的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组件化改造

对现有的 BFF 系统进行组件化改造,将原有的一体化架构拆分为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并通过明确的接口契约实现组件之间的协作。

接口规范

为每个功能模块定义清晰的接口规范,明确输入、输出参数和异常处理机制,确保组件之间能够无缝协作和集成。

数据模型标准化

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并为不同的业务场景定义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转换规则,消除数据孤岛,提升数据互通性和一致性。

组件库构建

将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封装成可复用的组件,并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访问机制,形成组件库,供后续 BFF 的开发和集成使用。

组装与集成

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灵活组装和集成组件库中的组件,满足特定场景的定制化需求,快速构建新功能或扩展现有功能。

标准化思想与组装式架构带来的收益

将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应用于后端 BFF 中可以带来以下收益:

系统能力沉淀

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有助于沉淀系统能力,将通用功能和业务逻辑固化为可复用的组件和模块,形成企业级组件库,避免重复开发和维护。

组合复用

组装式架构实现了组件的组合复用,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组装和集成组件,快速构建新功能或扩展现有功能,提升研发效率和响应速度。

灵活应对变化

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当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用户可以方便地替换或更新组件,快速调整系统功能和架构,满足业务变化的需要。

实践案例

某电商企业在后端 BFF 中实践了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取得了良好的收益:

  • 组件化改造: 将原有的 BFF 系统拆分为认证模块、权限模块、订单模块、商品模块等功能模块,并通过明确的接口契约实现组件之间的协作。
  • 接口规范: 为每个功能模块定义了统一的接口规范,包括输入、输出参数、异常处理机制等,确保组件之间的无缝集成和交互。
  • 组件库构建: 将标准化的功能模块封装成可复用的组件,并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访问机制,形成了组件库,供后续 BFF 开发和集成使用。
  • 组装与集成: 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灵活组装和集成组件库中的组件,快速构建了新的 BFF 服务,满足了不同业务需求的定制化需要。

总结

标准化思想和组装式架构的应用,为后端 BFF 的研发带来了新的变革,促进了系统能力沉淀、组合复用和灵活应对变化,极大地提升了研发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和缩短了研发周期。企业可以通过借鉴本文的实践经验,探索如何将这两项思想应用于自己的后端 BFF 中,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和市场竞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