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赋能企业数字化变革,阿里云可观测技术峰会引领行业新趋势

见解分享

在万物互联、数据爆炸的时代,可观测技术正日益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决策的关键驱动力。6 月 22 日,由中国信通院指导,阿里云、Grafana Labs 联合主办,天池平台、云原生应用平台承办的阿里云可观测技术峰会正式拉开帷幕。

拥抱可观测,释放数据价值

峰会以「行业实践与开源实践」为主题,汇聚业内专家、技术大咖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可观测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践,以及开源技术在可观测领域的创新突破。

阿里云智能云原生应用平台总经理刘松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可观测技术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石,能够帮助企业全方位洞察系统和业务运行状况,从而提升运维效率、优化用户体验、保障业务稳定性。

行业实践,赋能千行百业

峰会邀请到来自金融、制造、零售、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专家,分享他们对可观测技术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招商银行首席架构师孙朝晖表示,可观测技术已成为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助力银行实现从传统 IT 架构向云原生架构的转型,大幅提升系统稳定性和可运维性。

海尔集团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总监张岩分享了海尔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可观测实践,通过建立覆盖端到端的可观测体系,实现了对海量设备的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有效保障了生产安全和效率。

开源实践,共建可观测生态

开源技术在可观测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峰会邀请到 Grafana Labs 亚太区总经理李元,介绍了 Grafana 在可观测领域开源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李元表示,Grafana 社区拥有超过 800 万用户,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中立、可持续发展的可观测生态。阿里云作为 Grafana 社区的核心贡献者,与 Grafana Labs 携手共建可观测技术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最佳实践。

阿里云可观测,引领行业创新

作为国内领先的可观测技术提供商,阿里云持续投入可观测领域的技术创新,打造了业界领先的可观测平台。

阿里云智能可观测产品负责人徐浩介绍了阿里云可观测平台的最新进展,包括一体化数据采集、统一存储分析、智能根因分析、低代码可视化等核心能力。

徐浩表示,阿里云可观测平台已广泛应用于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支撑了天猫双 11、双 12 等大型购物节的高并发场景,有效保障了业务的稳定和高效运行。

面向未来,持续探索

随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决策的深入推进,可观测技术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阿里云将持续加大在可观测领域的技术投入,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赋能企业数字化变革,引领行业发展新趋势。